据彭博社报道,不断攀升的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在华海外制造商考虑向中国内陆或越南、印度迁移。
去年12月驻上海美国商会与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Booz&Company)针对1500家在华跨国制造商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应对日益增加的劳动费和物流费用等成本,考虑迁移至中国内陆或境外的企业比率比去年增加两倍。但美国商会表示,跨国企业从中国的高速增长中收益,仍然重视中国市场。
博斯公司合伙人贝思宁(Joni Bessler)表示,“随着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成熟,跨国企业正转变中国战略。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劳动费和原材料价格,许多企业正在考虑改善内部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生产率,并采取用节能措施,或使用其他低成本原材料。”
部分企业则在中国境内外寻找成本更低的地点。
美国商会表示,中国重庆、武汉、郑州等西南部或中部地区和印度(最受青睐)、越南、印尼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跨国企业为减少成本而选择的出口基地。
中国政府推行的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和贷款扩张政策促使中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实现10.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今年有望超过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外国人直接投资连续7个月呈现增长势头。
美国商会表示,中国是在世界经济衰退的2009年实现高速增长的少数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市场在企业今后发展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另外,近83%受访企业表示,其在华设立制造业务的主要动机是获得中国市场。
据悉,最近随着中国政府提高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华韩国企业也为此发愁。行业有关人士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导致劳动成本的进一步增加,有在华投资意愿的企业应重新考虑中国战略。”
市场专家指出,“韩国企业不应将中国视为单纯的出口加工基地,应更加重视越来越扩大的中国内需市场。为此,在华韩国企业可以提高工程自动化率,减少劳动成本压力,将经营模式迅速转换为高附加值产业”。
据分析,中国政府通过提高工资,应对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施加的压力。瑞士信贷银行分析师称,“中国政府认为,与其允许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家电等出口产业价格竞争力削弱,还不如采取提高员工工资标准的方式,稳定民生、扩大消费”。
아주경제 배인선 기자 baeinsun@ajnews.co.kr
[아주경제 ajnews.co.kr] 무단전재 배포금지
©'5개국어 글로벌 경제신문' 아주경제. 무단전재·재배포 금지